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

什麼是善知識?

佛曾以︰「親近善士,聽聞正法,繫念思維,如說修行」,說為預入聖流所必備的四大條件,這可見親近善知識的重要了。

當時,卡拉瑪人們來見世尊。頂禮世尊後坐到一旁,跟佛陀世尊說:我畢恭畢敬地頂禮世尊,請問世尊:有一些出家人,他們說自己的法是最好的,而看不起別人的法,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。但別的出家人,也是說自己的法是好的,讚美自己的法,而看不起別人說的法,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。我禮敬世尊,我們很懷疑在他們之中,哪些法是真的!誰的法是謊言呢?世尊說:卡拉瑪人們!你們的懷疑是對的,你們是應該懷疑的,是應該的。卡拉瑪人們!你們要:

一、不因為他人的口傳、傳說,就信以為真。
二、不因為奉行傳統,就信以為真。
三、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,就信以為真。

四、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,就信以為真。
五、不因為根據邏輯,就信以為真。

六、不因為根據哲理,就信以為真。
七、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,就信以為真。
八、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、見解、觀念,就信以為真。
九、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,就信以為真。
十、不因為他是導師、大師,就信以為真。





怎樣才算是善知識呢﹖

不是因為他徒眾多,寺院大,相貌好,或者是世法場中的多知多識。
而是因為他有︰
(1)
「證」德,指三學修證︰戒清淨成就,定成就,觀慧成就。
(2)
「教」德︰深入經藏,成就多聞,能開示導引學眾,進修大乘正道。
(3)
「達實性」︰實性是正法的別名,這或者由現證慧通達,或是從聞思教理得通達。
(4)
「悲湣」︰有慈悲心,不是為了名聞利養,而是能清淨(為利益眾生)說法。
(5)
「巧為說」︰成就辯才,能善巧方便的為眾說法,所以容易瞭解,容易得益。



如成就這些功德,那就是了不得的大善知識了!

可是末法時代,全德的善知識,是難得遭遇的;


  • 總之,要依止善知識,就是要依止自已心中的正見和正思惟(八正道的前兩個)。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,但是很多人會因為有我執,而在第一時間染污它,而變成見、思二惑。
  • 要如何依止?->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下手,可以依三十七道品的方式來漸修,層次是先依止四念處、再依止四正行、再依止四如意足、再依止五根、再依止五力、再依止七菩提分、再依止八正道分。最後全修完了,可得正定(大乘阿羅漢的果位)。
  • 如何知其為善知識?->你的心中完全熟知四念處、四正行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的修行,之後,你心中所生得見解就自然是正見,而你的思惟就自然是正思惟,另言之,你的知識就自然是善知識。所以善知識指的是心中的善知識,而非心外求法的去找一個叫做「善知識的人」。(心外求法往往會被騙的很慘!)


末法時期,何處尋名師、善知識?如何判斷?

走錯路也未必不好,怕的是一輩子都在錯中錯,那就不好了.
學佛不必害怕走錯路,不管學什麼,常保自己的"覺知心",對任何諸多的事理一定要持保留的態度.
不管經上講的;師父說的;電視上聽的;書上讀的;網路看來的,千千萬萬都不能信以為真,一定要持保留的態度.而這種的保留要等到自己去親身印證才是屬於自己的,餘者無法親證的部分一
定要持續保留,千萬不可信以為真.

名師與善知識不需要去判別,切隨緣.當仁者的心安,能隨緣而遇不去求,則仁者定成上根之人,而萬法皆成名師;皆是善知識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