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

學佛次第 歸依三寶

佛法大海,唯信能入。什麼是信呢? 信事實,信三寶的真淨德,信能力。

什麼是三寶 - 佛、法、僧。

佛。佛即圓滿覺悟,二障滅盡了,已徹底在無明大夢中覺醒。

法。法是佛陀所說,依真而假安立的,所有的法都是依真而假安立的。雖說是假安立,但它是依於親證的真實而假安立的,也就是最清淨法界等流出來的。由弟子結集而成,這就是法。可以正確地反映真實。可以利益眾生趣向涅槃。法是永遠滅不了的

僧。僧不是我們,我不叫僧,我們師父也不叫僧,老和尚也不叫僧。那麼什麼叫僧呢?僧的首要條件是:1、戒行清淨。2、修行證果,實踐六和。所以,什麼叫僧?僧就是以六和敬精神而成就的聖賢”眾”。

明白了什麼是三寶,才能真正皈依三寶。只是出於宗教情感~~大部分人都是迷信而不是勝解!

皈依三寶之後,由於勝解心念生起,對三寶有決定的信心,任何外緣也不可轉變。
皈依三寶之後,還有一種心:樂,就是喜歡、歡喜。
皈依三寶之後,會心念清淨,這是三寶的功能。
皈依三寶之後,還有一個表現,即愛行善,不愛作惡。

我們就可以給”正信”作一個總結。
正信的所緣是三寶。
能緣是忍(勝解)、樂(深忍樂欲見)
自體是心淨
作用是樂(為)善。
這四個具足,方才是正信,缺一不可。


正信的人,是以大悲心為學佛之動力。正信的人,可以親近善知識,聽聞正法,如理思惟,法隨法行。法隨法行就是“是什麼就是什麼”,不隱藏;到什麼時候,“該怎麼做就怎麼做”。

皈依佛,就是讓你發菩提心。皈依法,讓你生起證得之念,當深入三藏,以開啟智慧。皈依僧,即讓你與大眾和合,統一無諍。這樣的三皈依,才是真學佛。

    
我們的信,本不是正信,但都自認為是正信,這是沒“慧”。什麼叫“慧”呢?就是解決事物的能力,區別正法、邪法的本領等。這樣一來,雖然勇猛用功,但很難成就。


瞭解什麼是正信,也信受了三寶,也有能力辨別什麼是真正的三寶,什麼是正信,雖然正信佛法,可是心中極貪,貪上上法,不肯從下邊兒一步一步來修。

宗喀巴大師說:若失次第,即成魔業。


我們一般人都是沒有二乘之基礎,直接來修習大乘。這樣,你雖然勇猛精進,但這是住在自己的見地之上,終不能成就。

正信佛教,首先是明三寶,正信三寶,皈依三寶,牢記三寶,在人生的道路上,依靠三寶的指示而行,寧捨身命,不違三寶。


親近善士,聽聞正法,自正思惟,法隨法行。只要依佛陀教導的次第而行,就一定可以成道。

恭敬節錄自 剛曉法師 講述 “歸依三寶”
詳見2004年6月會訊

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

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

一位非漢傳佛教法師的開示 ~

緣起

我遇到一個人,他對我說:漢傳佛法,除了有人尚在持名念佛之外,別無更多修行了。 ~ 造廟印經很好,這就足夠了麼?當然不是!佛法的根本是運用。我們如何運用方法,解決實際問題。這才是當務之急。

如何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。

如今漢地佛教的現狀

首先,我們該醒醒了。莫要再沉醉在一片祝福聲中了。我們不能夜郎自大,掩耳盜鈴。我們當正視目前的現實了。~ 大家該從祝福的美夢中醒一下了!
~
漢傳佛法,似乎都是表面的漂亮,實際修行卻很少有人能拿得出手。其實這很正常,為什麼呢?我們可以來看一下歷史,當清帝常常以天朝大國麻痹自己的時候,其實已經在落後了。正如我說的,關起門來,在一片祝福聲中,妄自尊大。然後還對於南傳、藏傳佛法——道聼塗説一些介紹,然後就妄加評判。這其實,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。但能求得一日心安,也便不再立志。 所謂得過且過,往往如此。

那麼我們會奇怪,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? 既然有人能根據所流傳的佛法,能夠得大成就,那麼佛法本身,沒有問題。關鍵問題,還是在人的因素上。

我們可以自己想一下,各個宗派,是否有占山為王的味道呢?找到一些經典依據,然後就開山立派。把個佛法整體,割裂開來。唉,這就是問題所在。

可能有人會反對——八萬四千法門,難道不行麼?我說,當然可以選擇不同的門徑。然而一些最基礎的內容,應該是共性的,是所有佛門中人都應該學習的。這一點,被我們忽略了。

比如說,正知見——說到正知見,很多人會不以為然,他們背了很多經典,然後隨時可以朗朗上口。這可不是什麼正知見,充其量,只是正知識罷了。

關鍵問題,我們為什麼學佛?這個問題,當貫徹學佛的整個道路的始末,非常重要,然而有誰重視起來了?這個問題,先不展開。我們後面會細談。

所謂的正知見,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凡夫,當如何來認識這個世界、我們人類的致命弱點、如何來解決這個弱點、佛法為什麼能解決這個弱點。這些問題,只有完全明確,那麼才能說,這是學佛的開始。不然,總是一無是處的。

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,比如如今的做法,是什麼呢?一進門,就趕快找個比丘,三皈五戒,之後呢,看經典——要成佛,要度人。要如何如何。天哪,他們甚至不知道,佛是什麼概念。

什麼是解脫?不知道。我們有漏世界,為什麼說有漏?無常指的是什麼?很多很多基礎問題大家都不知道。只是牢牢記住——我三皈了,然後日後可以碰到佛,然後我也成佛,然後就度人。 就像神話一樣,或者就像孩子做白日夢一樣。這真是可惜。

然後,跟著前人,盲目得跟著,師父說什麼,也就聽什麼。當然了,經典也就不敢多看了,師父的語錄,似乎比經典更權威。這些都是漢地佛法的頑症。

這個問題,我們這樣說。南傳佛法、藏傳佛法、漢傳佛法,彼此發展都有自己的因緣和歷程,所以特色各自不同。


漢傳佛法,需要次第。需要一個有效的學習過程、修行系統,來讓更多的人受益。

大家想一下,是不是這樣呢?漢傳佛法,很少講次第。我們接觸佛法,估計都是從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入手的,然後就滿嘴一個字,似乎這就已經知足了。其實,這就是不學無術的表現。


~
我們漢地人,太浮躁,太不踏實。總是淺嘗即止,當然了,是自以為是的淺嘗即止。背會了一些語錄,就蠻以為自己可以度人了。總是愚癡和可笑。

凡事都只求一個表面的東西。這不是拿自己在開玩笑麼?自己對自己,都如此馬虎,那就不要說如何對待別人了。~ 這些就是漢地佛法,目前之現狀。


學佛之目的

這個問題,也就是需要大家捫心自問一下,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呢?人身難得、又是極其不穩定——刹那生滅,誰能保證我們明天不死?我們呀,總是不肯把眼睛,看在實際上。不踏實、不實事求是。人身無常,然而我們都還做著美夢呢。

成佛、解脫,從來都不是一件便宜事,所以,我們不要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!


第一個問題,為什麼要學佛?

第二個問題,有漏世界,苦在哪里?

這兩個問題,頗有內在聯繫。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,都喜歡鸚鵡學舌。然後他們抓住一些理論的東西,比如八苦、一百零八苦等等這些。然後又看到一些粗粗的道理。想當然,佛法似乎就是讓人長生不死,無病無災,豐衣足食,心想事成。種種這些,很美哦。於是,佛法就在他們的眼裏,變成了民間信仰。

我們看,如上種種,差不多也就是這些目的了。 如此的發心。決定了他們平日裏的修行方式,那麼導致的結果,無非就是一些共外道的結果。甚至還有民間信仰,於是人人都僅僅是為了而努力,那麼輪回便也永遠結束不了。


第二個問題:都說這個有漏世界,五蘊和合的一切皆苦。為什麼如此呢?

在佛陀之前,有許多梵志們,他們勇於探究真理。於是,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上,提供了種種不同的修行指導。使得人們能夠暫時躲避現實,暫時得到安樂。然而我們說,他們追求於滅苦,因為他們發現了,苦,是永恆存在的。

這個有漏的世界,不完善,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,總是苦的。於是滅苦,成了所有人的追求目標。

於是,佛陀出現了。佛陀發現了究竟完美的八正道!這條光明大道,可以直接讓眾生滅苦,達到無生無滅的究竟解脫。

佛陀發現了什麼真理呢?運用關注力,佛陀發現,有漏世間的一切,無非心法、色法。 那就是五蘊和合。 這個世界的一切現實,都是五蘊和合,一團一團的生起,然後刹那間就滅掉。一切都是無常的。


那麼苦是什麼呢?苦就是貪、嗔、癡;就是不如實知見,就是世間的本來面目。

貪、嗔、癡,我們叫做三毒,根子在於我執身見,還是三法印沒有貫徹好。對於現實存在的真理,不能如實知、如實見,然後就不能接受,我們的心呀,已經習慣於被假相欺騙,所謂的認賊作父。然而這種不習慣就是苦。其實無處不在,都被我們忽略了。 當我們被紅塵蒙住了雙眼,我們往往不辨好壞。其實,無常、無我的本然,使得一切都是苦。在這個有漏的世界,不存在什麼值得我們留戀的。

有許多知識份子,他們說佛教太消極,總是說苦,要避世等等。其實,這種說法,是不被佛法所許可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佛教中的苦,不是用逃避所能解決的。相反,我們只有面對於苦,積極有為,大雄無畏的面對現實,實事求是,只有這樣,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。光光逃避,能夠逃避到哪里去呢?根本找不到什麼安樂窩,為什麼呢?因為問題不出在外面,問題的根源,在於我們自身,於是,如何逃避呢?逃避根本不起作用。

我們將如上兩個問題說明白了,希望以此,成就我們學佛的正確方向和動力。


佛教中的幾個基本概念

漢傳佛弟子的佛學水準,很多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清楚,整天在嘴上掛一個字。

什麼是佛法?

法:音譯達摩。就佛法而言,是指佛陀教導的導致解脫的方法。佛陀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發現和教導的認識真理之方法。

這裏提到了導致解脫,什麼是佛法中的解脫呢?也就是佛陀所教導,認識真理的目的,就是證到涅槃

佛陀曾說:諸比丘!法只是有為或無為。與此諸等法者,離欲稱為最勝。既驕的粉碎,渴的調伏。阿賴耶識的破滅。輪回的摧破。愛的除去。離欲、滅與涅槃。

關於涅槃,在世俗生活中的含義是熄滅。在佛法中呢,有最簡單的解釋——佛陀所給出的,就是貪、嗔、癡的熄滅。

然後說涅槃也有兩種,第一種呢,是滅盡煩惱的聖者,尚存肉身,那麼這我們稱呼為——有餘涅槃。阿羅漢聖者沒有貪欲、憤怒、愚蠢和執著,完全地超脫一切束縛,所以叫無縛

另一種是無餘涅槃。是指聖者的肉身亦滅,內心不再有任何煩惱,在此生結束後不再輪回,是自由光明安全島嶼快樂之洲無生無死無孕無作

涅槃到底是什麼呢?是一種對於世間一切事物,放下執著後的永不退轉的超脫。難以描述,總是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旁人無法知道其中滋味,因為是超越想像的。很多人會將此神秘化,倒是不必——因為這是證得涅槃的成就者之個人內心體證。

那麼涅槃到底是有,還是無呢?這個問題,會難倒哲學家;然而對於切實的修行者而言,卻不構成疑惑。因為,涅槃絕不是一種存在,也不是一種斷滅,所以佛陀曾嚴厲批評印度教吠檀多哲學外道的涅槃定義:即有,這是不如理的。

導致涅槃之道——八正道

一、正見──真實的認識、如實的知見、客觀的觀察。

二、正思維──正確的思維。

三、正語──正直的語言。

四、正業──端正的行為。

五、正命──正當的生活。

六、正精進──適當的努力。

七、正念──正確的憶念。

八、正定──正確的禪定。

佛陀在入滅前的當夜,對於其最後的弟子蘇跋陀說:蘇跋陀!若於任何方法中無八正道者,則無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及第四沙門果……蘇跋陀!若比丘能行八正道,這世間就不會缺少聖者。

八正道是細化,若簡略而言,還是戒、定、慧三學。正見、正思屬慧;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屬定;正語、正業、正命屬戒。

八正道以正見為根本,以我們常說的止觀為實踐。 (下期接續 ~ 修學次第!)



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

八正道

剛曉法師

八正道是:正見、正思維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。

1.正見即對四聖諦的正確知見。換句話說,就是對自己的如實了知。佛教的關鍵就是此正見。

2.了了分明的正確知見導致清晰思維。因此八正道之二就是正思維

人的思維能玷污或純淨自身,人的思維塑造了個人的品質,駕馭一個人的命運。善思維趨於使一個人高尚。同樣的,惡思維導致一個人的墮落。

正思維起著雙重作用,即去除染思維,發展淨思維。正思維有三:
(1)Nekkhamma,舍離世間之樂或自私,對治執著、自私或佔有。
(2)Avyapada,慈、善、仁愛,對治嗔、憎或惱恨。
(3)Avihimsa,無害、悲憫,對治殘忍或無情。
這些善惡的能量貯藏于一切眾生之中,只要我們還是凡夫俗子,在任何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刻,這些染汙(惡)之力就會以驚人的力量顯露出來,一旦被全部剷除,即得阿羅漢果,此人的意識之流得以圓滿清淨。
在此迷妄世界中,執著和嗔恨,再加上無知是一切罪惡存在的主要原因。“貪欲是整個世界的敵人。由於貪欲一切罪惡得以接近有情眾生。當此貪欲受到某種因素的阻礙時,它就轉化為強烈的忿恨。”
一個人不是執愛悅人的外界,就是厭離可惡之物。由於愛執,人們沉滿湎於物質享受,想方設法滿足自己的欲望。由於嗔恨,人們回避可惡之物,甚至不惜毀滅它們,因為它們的存在就會引起惱怒。一旦人們因內在的如實之智拋棄了自我,那麼貪執和嗔恨就會自然消亡。

正思維有三種形式:
(1)、 Nekkhamma,在攀登精神階梯的過程中,人們一步一步地放棄對物質快樂的粗細執著,正如成長的小孩逐漸丟開漂亮的玩具。… 當一個精神探求者,精進不息地修習禪定和靜慮,不斷向上奮進時,他認識到追求低下的物質享受的無益,以及拋棄它們之後而獲得的幸福、圓滿無著之法。“於此世界,無著為樂,超越一切感官樂趣亦為樂”,這是佛陀最早教法之一。
(2)、Avyapada,另外一種最難控制的感情就是惱怒、厭惡、憎恚和嗔恨。它吞噬著發火者本人,同時也毀滅他人。原意為非惡意,它同對一切眾生無有分別之心、完美至上的慈愛和善念相對。… 精神道路的探索者追隨中道,慈愛為本,自他平等。佛教的慈愛包容一切眾生,動物也為其所攝。
(3)、Avihimsa或karuna。無害或悲憫為正思維的第三種也是最後一種形式。
悲憫是一種美德,她使高尚者的慈愛之心為他人的痛苦而顫抖。同佛教的慈愛一樣,佛教的悲憫也是廣闊無限的,它不局限于同一宗教徒,同一民族,同一類人。有限的同情不是真正的悲憫。
悲憫之人象花一樣溫柔,他無法忍受他人的痛苦。有時為了減輕他人的痛苦,他甚至會犧牲自己的生命。每一個本生故事都很清楚的表明,菩薩致力於幫助痛苦和不幸之人,盡全力使他們得到幸福。 … 悲憫是出家、在家佛教徒的根本原則。

3.由正思維而產生正語,去除謊言、謗言、惡語和綺語。
致力於剷除自私貪欲之人,他誠實。無害之心生慈愛,不可能引發貶低自己品德,然後又傷害他人的惡語。他所說之言不但真實可靠,而且有善益,有意義。

4.接下來就是正業,戒除殺、盜和邪淫。
此三種惡業是由貪欲、嗔恨和無明而產生。當精神探求者的思想逐步消除了這些因素時,染汙習氣則得不到顯現。他將不會以任何藉口進行殺、盜。心靈的純潔將使他過著清淨的生活。

5.身、口、意三業清淨之後,一個有精神追求的在家居士將致力於淨化自己的生活,… 虛偽之行被認為是出家人的邪命。
嚴格地來講,從阿毗達摩的角度說,正語、正業、正命是指三戒(virati),而非相對應的善德。

6.正精進包括四個方面:
已生之惡令消除,未生之惡令不生;未生之善令生起,已生之善令增長。
在八正道中,正精進佔很重要的位置。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,而不是僅僅地旺依他人,或供奉祭祀,一個人才能得到解脫。

7.正念是對身,受,思,意根進行不停的意念。
對此四事的意念趨於消除欲望,以及所謂的快樂、恒常、不死之我等錯誤概念。
8.正精進和正念導引正定,即制心一處。
以滲透智觀,一心不亂作為一種強大的助力,使人如理知見事物實相。
于此八正道中,第一二合為智慧(panna),三四五為戒(sila),最後三個為定(samadhi)。

根據修習次第,戒定慧為修道的三個階段。

恭敬節錄自 ~ 靈山海會 http://www.lingshh.com/

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

法會通知

每月週日活動時間(上午8:30 ~ 下午4:30 )

第一週日 ~ (讀誦《阿彌陀經》暨 念佛共修)

淨土法要 ~ (佛遺教~以戒為師 依四念處安住)

第一次 日期:2007年7月1日(星期日)

第二次 日期:2007年8月5日(星期日)

第三次 日期:2007年9月2日(星期日)

時間:早上八點半 — 佛學講座 下午二點 — 念佛共修

三十七道品講座

禮請 自鏡 法師 主持

念佛靜坐

禮請 真梵 法師 主持

地點: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三十巷十二號五樓之三

歡迎來共襄盛舉! 詢問電話:(02)2934-2010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三皈依

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

地點:華藏佛教圖書館
地址: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30巷12號5樓之3
電話:2934-2010

08:30 ~ 10:00 第一柱香

禮請 道表法師 舉辦 ~ “三皈依”儀式

09:45 ~ 10:45 第二柱香

禮請 道表法師 開示 何謂三皈?如何受持五戒?

11:00 ~ 12:00 第三柱香

上大供

12:00 ~ 14:00

午齋 養息

14:00 ~ 15:30 第四柱香

開示 佛說無量壽經~彌陀本願

15:45 ~ 17:00 第五柱香

座談 念佛共修 晚課 回向 功德圓滿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中元地藏法會

《地藏經》云:「一切聖事,七分之中而乃獲一,

六分功德,生者自利。以是之故……」

恭誦《地藏經》七部

日期:公元二00七年八月二十三日(星期四)至八月二十六日(星期日)

(農曆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)


八月二十三日(星期四)

時間:上午8:30至晚上04:30恭誦《地藏經》二部

八月二十四日(星期五)

時間:上午8:30至晚上04:30恭誦《地藏經》二部

八月二十五日(星期六)

時間:上午8:30至晚上04:30恭誦《地藏經》二部

八月二十六日(星期日)

時間:上午8:30至中午12:00 恭誦《地藏經》一部

下午2:00至晚上08:30三時繫念超荐佛事一堂 暨

中元普渡蒙山施食 大回向

※ 歡迎報名參加 並請提早登記 ※

地點:華藏佛教圖書館
地址: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30巷12號5樓之3
電話:2934-2010